热门新闻

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| 张大巧:用奋斗点亮梦想的星星

发布时间:2022-10-17


近日,2021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公布,云南工商学院张大巧、刘玉杰、尹雪莹三位同学成功入选。

 

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指导,中国青年报社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、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。旨在树立当代大学生中热爱祖国、品行优良、不畏艰难、自强不息的榜样。

 

获评“百名大学生自强之星”的张大巧同学,用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,用汗水书写灿烂的大学时光,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她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,希望大家能从她的经历中,汲取更多拼搏的力量。


张大巧

 

在如花的年纪

她就像寒风中的梅花

开得独立,开得骄傲

虽出身寒门

却从未向困难低头

用坚韧的品格

支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

以奋进的态度

向上攀登摘取属于自己的星

 

寒门学子

 

张大巧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小山村,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。家中有爸爸、妈妈、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妹妹和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。

 

她的父母是典型的农民,肩挑日月的时光染白了父母的头发,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,但是他们从来没停下奋斗的脚步,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,那就是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念书,用知识改变命运。

 

身处这样的家庭之中,每天看着父母为自己累弯了腰,张大巧同学从小也明白了生活的不易。在学校,很多别人有的东西,她都没有,她能做的,就是努力学习,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;回到家,她就没有一刻停歇,争着帮父母做家务、干农活。

 

山村的环境、生活的不易把她磨砺得像梅花一般,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。虽然生活、学习的条件都很艰苦,通过不懈努力,2021年,她考上了云南工商学院, 成为了一名大学生。

 

自强不息

 

来到大学之后,她看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,在这里她获得更多的知识,看到了发展自己的空间,有了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。 

 

刚进入大学的时候,她有些自卑和害羞,但是当了解到学校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、并且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,她决定打开心扉,让自己走出去。在校期间,她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,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、心理素质等等。 

 

“现在那么好的学习机会,对我来说太不容易了。对我有益的活动,我都想参加,结果不重要,我相信这个过程能够让我成长很多的。”

 

为了减轻沉重的家庭负担,她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尽可能地让父母少一分压力,多一分轻松。

 

“对比家里的农活,现在勤工俭学这些都不算什么的,很轻松。唯一的问题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了,我想做更多事,这样的话父母他们的压力就会更少一点。”依靠打工,她解决了大学期间大部分的费用问题,在这个过程中,也早早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。

 

虽然勤工俭学、打工占用了她很多的时间,可是对于学习,她却从来没有放松过。每次考试,她的成绩都名列前茅。“走到这里不容易,我也想帮助爸爸妈妈实现他们的梦想。不让他们失望,不让他们的努力白费,这就是我的动力。”

 

胸怀大局

 

2022年寒假,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共青团勐海县委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。经过调配,她到勐海县税务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
 

期间,在帮助做好单位日常工作的同时,她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、政策宣传、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。

 

那段时间,人口流动大,所以当地的疫情防控压力也是倍增。“大家对我们的到来很高兴,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。我也很高兴能为当地的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 

那段时间,她跟同事们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岗位,实在累得受不了就轮换着休息一下。“最难的其实不是累,而是总会遇到很多不好打交道的人,大家不积极配合的话,工作开展起来就比较困难。”

 

虽然很累,可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各项工作还是圆满完成了,她的表现也受到了实践单位的好评。

 

安逸的假期大概是学生阶段最大的幸福,可张大巧同学没有选择“躺平”, 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出小小的贡献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,她从大山里走出来,是家乡的土地哺育了她,她希望有一天也能回到家乡,建设家乡。

 

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她自尊、自强,选择用奋斗改变自己的人生。她坚信,志存高远,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,她愿做有风向标的船,立志树立崇高理想,去追寻更有高度、更有境界、更有价值的人生,将自己的青春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。